孟子不言易

出自元代方回的《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èng zǐ bù yán y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晦庵感兴诗,本非得意作。
近人辄效尤,以诗言理学。
志南写柳吹,曼卿咏禽乐。
我翁盛称之,岂不物象托。
小巷旗夸酒,大贾褐怀璧。
喝咄野狐禅,未必实有得。
欧公不论文,孟子不言易
平生守所见,弱冠至七十。
()
感兴,得意,近人,效尤,理学,写柳吹,物象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是宋代方回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流行效仿古人写作的风潮的思考,以及他对于文化传统的坚守和个人经历的回顾。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晦庵感兴诗,本非得意作。
近人辄效尤,以诗言理学。
志南写柳吹,曼卿咏禽乐。
我翁盛称之,岂不物象托。

小巷旗夸酒,大贾褐怀璧。
喝咄野狐禅,未必实有得。
欧公不论文,孟子不言易。
平生守所见,弱冠至七十。

译文:
七十岁的老翁吟咏了十首五言古体诗,
这些诗并非他得意之作,
近些年来很多人纷纷效仿,
将诗作用来阐述理学之说。
志南写了柳树吹拂的景象,
曼卿咏唱了禽鸟的欢乐。
我这老翁大加赞扬,
莫非是因为这些诗作描写了物象吗?

小巷中有人夸耀喝酒,
富贾们心怀珍宝却穿着朴素。
有人骂野狐禅修的方法无法得道,
但未必真有所得。
欧阳修不评价文章的好坏,
孟子不谈论易经的原理。
我这一生坚守着自己所见所闻,
从弱冠到七十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方回对于当时文坛风气的反思。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效仿古人的写作方式,并将诗作用来宣扬理学。他对此表示不以为然,认为这些作品并没有真正表达作者的意境,而只是机械地模仿。他以志南和曼卿作为例子,赞赏他们的作品,认为他们的诗作更能真实地表达物象之美。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社会现象。小巷中有人夸耀酒量,而大贾们却低调保有珍宝。这暗示了社会上的虚华和物质追求的不同态度。另外,有人批评野狐禅修的方法,认为无法得到真正的修行果实,但方回表示对此并不确定,因为修行的效果难以判断。

最后两句表达了方回对于文学和学术的态度。他引用了欧阳修和孟子的名字,认为欧阳修并不评价文章的好坏,而孟子则不讨论易经的原理。这暗示了方回对于文学和学术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和艺术应该超越形式和理论,而是要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对于真实世界的观察。

整首诗通过反思当时的文学风潮,表达了方回对于纯粹的创作和个人见解的坚持。他以自己七十岁高龄的经历,彰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自身人生观的坚守。这首诗在表达对于文学创作的思考和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反思之间,展现了作者的独立和坚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