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下旄头星

出自唐代聂夷中的《相和歌辞·胡无人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uó xià máo tóu xī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腰间悬陆离,大歌胡无行。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醉卧咸阳楼,梦入受降城。
更愿生羽翼,飞身入青冥。
请携天子剑,斫下旄头星
自然胡无人,虽有无战争。
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
男儿,大义,腰间,醉卧

中文译文:

男儿追求大义,立下节操不谋名利。腰间挂着单于的旗帜,高歌着胡人无所畏惧。不读战国的典籍,不看黄石的经文。醉倒在咸阳楼上,梦入受降城中。更希望获得羽翼,身体自由地飞进蔚蓝的天空。请带上天子的剑,砍下敌军首领的旗帜。自然无胡人相助,即使没有发生战争也无妨。自在地为典籍经国,驱赶羊群度过一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男子气概与正义感的形象。诗人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正义而舍弃名利的男儿。他们勇于挑战困难,胸怀宽广,不受约束,不受历史和宗教束缚。他们追求自由和荣耀,即使没有胡人的帮助,也能自立自强。他们以自由自在的姿态生活,不受羁绊,充满乐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男子气概的形象,融入了古代的历史背景。通过描述男儿追求大义、堂堂正正品格的形象,表达了追求自由和荣耀的理念。诗中的咸阳楼和受降城象征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由自在、追求梦想的渴望。

此外,诗词中流露出对羊的比喻,背后有着深意。驱赶羊群度过一生,暗示了羔羊般的纯洁和自由,以及个人追求无拘无束的理想和追求。整首诗词蕴含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胸怀大志的向往和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聂夷中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