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床心喜不重寐

出自唐代张籍的《琴曲歌辞·乌夜啼引》,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 chuáng xīn xǐ bù zhòng mèi,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
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
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
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
哑哑,夜啼,人家,得罪,将自赎,少妇,官家

中文译文: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
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
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
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中一名官吏的家庭遭遇。官吏因为犯罪被囚禁在监狱中,为了赎罪他不得不倾家荡产。在他家门口的庭院里有一只乌鸦,每晚坚持啼鸣。官吏的妻子清晨起床后听到乌鸦的啼声,她知道这是官府发出的恩准下狱人员得到减刑的消息。她高兴地下床,准备去拜访亲朋好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官吏家庭的遭遇,展现了人们对于减刑的希望和对于家庭团聚的向往。乌鸦作为一个象征,给诗中的主人公带来了喜讯,它的啼声暗示着主人公即将获得官方的宽恕。整首诗以凄怨的长安夜晚作为背景,通过描绘官吏家庭的苦难,以及乌鸦的啼声所带来的喜悦,表达了人们对于战胜困难、逆境得以翻盘的渴望。

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对于命运转机的渴求,以及家庭团聚的愿望。乌鸦的写作技巧巧妙地将乌鸦和主人公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朴素中透着深意。这种将小事与大义、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丰富深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