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五代。李珣。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参考资料:
1、顾农、徐侠.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619页
2、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231页
3、肖笃宋.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46页
这首词写于前蜀覆灭(公元925年)后不久。词人乘一叶扁舟漂流三峡,凭吊巫山细腰宫遗迹时,遥想千年往事,联想起有关的传说和史事,写下了有咏史性质的词篇。
参考资料:
1、傅德岷、卢晋.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105页
2、周青云.历代诗词曲精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392页
3、唐圭璋、钟振振.唐圭璋推荐唐宋词: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21页
这是一首咏史词。该词通过描写古庙青嶂,行宫妆楼等景色,流露出词人对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的感慨。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
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参考资料:
1、高锋.花间词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139页
2、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95-96页
3、高光复.唐五代词:天地出版社,1997:210页
上片写望中所见。“古庙”二句,写古庙和行宫所处环境。“依”、“枕”都是拟人化的写法,不仅写位置形势,也富于感情色彩,有依恋不舍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并使整个画面富于灵感,处于动态之中。“水声山色锁妆楼”句中所写“妆楼”,用一“锁”字,烘托出一种幽深孤寂的气氛。这里以乐景写哀情,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独处山水,无人作陪,自然引发愁思。由此也引发词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参考资料:
1、高锋.花间词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139页
2、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95-96页
3、高光复.唐五代词:天地出版社,1997:210页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李珣。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路阻横波,人来仙馆。迷途巧借东风便。当时九面望湘帆,谁知灵境寻常见。
楚竹烟迷,越禽声唤。榕湖计日征尘浣。旧游风景记分明,无因说与衡阳雁。
踏莎行 风劲小舟可危,倩乡民道行山中三十馀里,暮宿衡岳道院。清代。周之琦。路阻横波,人来仙馆。迷途巧借东风便。当时九面望湘帆,谁知灵境寻常见。楚竹烟迷,越禽声唤。榕湖计日征尘浣。旧游风景记分明,无因说与衡阳雁。
梅苍村咏梅作。宋代。陈焕。雪裹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姜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宋代。王之道。猛风吹雨暮江头,烟草微茫一片愁。双鲤不来无处问,欲寻归路转悠悠。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九。清代。龚自珍。一代功令开,一代人材起。虽生云礽朝,实增祖宗美。日开国之留,其言在青史。何代无先君,何时无哲士。煌煌祖宗心,斯人独称旨。天姿若麟凤,宏加以切劘。稽古有遥源,遵王无覂轨。在昔与先民,三称口容止。少壮心力殚,匪但求荣仕。有高千载心,为本朝瑰玮。人或玷功令,功令不任诽。屋漏胎此心,九庙赫在咫。天步其艰哉,光岳钟艰恃。盲气六合来,初日照濛汜。抱此葵藿孤,斯人拙无比。一夫起锄之,万夫孰指使。一夫怒用目,万夫怒用耳。目怒活犹可,耳怒杀我矣。去去亦何求,买山请归尔。不先百年生,难向苍苍理。著书落人间,高名亦难毁。其言明且清,胡由妒神鬼。大药可延年,名山可送死。死生竟何憾,将毋九庙耻。
画竹歌。唐代。白居易。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阮郎归(咏春)。宋代。赵长卿。和风暖日小层楼。人闲春事幽。杏花深处一声鸠。花飞水自流。寻旧梦,续扬州。眉山相对愁。忆曾和泪送行舟。清江古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