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薄桑麻瘦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茅城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ì báo sāng má shòu,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
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
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
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
()
凄凄,桑麻,屋舍,早苗,萧条处,向西

《茅城驿》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
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
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
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

诗意:
这首诗以茅城驿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凄凉的景象。诗人在汴河畔徘徊,心中思绪万千,没有美景可供享受。秋天的日子更是凄凉,大地贫瘠,桑麻稀疏,乡村贫困,房屋破旧不堪。农田里早期的嫩苗被杂草遮挡,浑浊的水中掺杂着泥沙。最令人感到萧条的地方就是茅城驿,它朝西延伸。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瘠、萧条的景象,体现了白居易对农村贫困现状的关注和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极为真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通过描写茅城驿这个地方,诗人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社会底层,呈现出农村贫困的现实。诗中的茅城驿向西的描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于社会进步方向的思考和追求。

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贫困景象的描绘,凸显了农村的萧条和贫困。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农村贫困状况的关切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