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老身骑马出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自问》,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wèn lǎo shēn qí mǎ ch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依仁台废悲风晚,履信池荒宿草春。
自问老身骑马出,洛阳城里觅何人。
()
悲风,自问,老身,骑马

《自问》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依仁台废悲风晚,
依仗着我儿台,虽然秋风萧瑟,我甘愿晚年过得悲凉。

履信池荒宿草春。
信池中的水草茂盛的时候,曾经是我居住的地方,现在变得荒凉。这草地如今难以为宿,春天时也变得萧条。

自问老身骑马出,
我自问年老后还能骑马出行吗?

洛阳城里觅何人。
在洛阳城中寻找何人。

诗意:
《自问》描绘了一位晚年的白居易,在悲感中忆及过去。诗中提到的依仁台和履信池,都是白居易曾经居住和写作的地方。依仁台已经废弃,履信池则变得荒芜。白居易流连于怀念过去的岁月,自问着自己年老后是否还能骑马到洛阳城中寻找曾经的友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独特的唐诗风格表达了白居易晚年的悲凉和怀旧之情。他通过描述废弃的依仁台和荒芜的履信池,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以及他个人境况的改变。他自问自己是否还能有力气骑马出行,并在洛阳城中寻找曾经的友人,表现出他对过去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担忧。整首诗词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以及晚年人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化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