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领短兵登陇首

出自唐代李频的《送边将》,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o lǐng duǎn bīng dēng lǒng shǒu,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仑。
()
戎马,将军,雁门,遥领,短兵,长剑,悠扬,落日,苍莽,阴风,白草,干戈,深入,得到

诗词《送边将》,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边将出征的场景,表达了深深防心惜战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担心秋天戎马前来袭击,
下令派遣将军到雁门关。
远眺短兵重装军士登上陇山,
独自挥舞着长剑前往河源。
优美的落日下黄云飘动,
苍凉的阴风里白草翻卷。
如果敌人向更深的地方进攻,
将会听见昆仑山传来收捕之声。

这首诗描绘了边将出征前的景象,文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首句“防秋戎马恐来奔”直接表明了边疆的危机感,诗人担心秋天是战争的时机,戎马即将来袭。接着,“诏发将军出雁门”是皇帝下令派遣将军到雁门关的场景,展现出国家对边疆的重视。

下半首中,“遥领短兵登陇首”形象地描述了将军响应号召,亲自率领短兵士兵登上高山,守护河源。将军孤身挥舞长剑,表达了他英勇无畏、威风凛凛的形象。

诗的最后两句将战争的描写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悠扬落日黄云动”,表达出战争的残酷和悲壮;“苍莽阴风白草翻”,则传达出边疆战火连天,荒凉苍茫的景象。

最后两句,“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仑”,表达了诗人对边将战胜敌人、稳守边疆的期望,昆仑山则象征着铁壁铜墙,捍卫国土的意象。

整首诗以较为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将出征的壮丽场景和战争的残酷,体现了唐代边疆的形势和诗人的无尽怀古之情。通过描写将军的英勇形象以及对战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与边疆战争的思虑以及对将士的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