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高枝思悠哉

出自唐代罗隐的《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uǎn shān gāo zhī sī yōu zā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远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征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忘未然灰。
()
远山,高枝,悠哉,危楼,济世,宣室,夜阑,如有,可能,未然

诗词:《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译文:远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征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忘未然灰。

诗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给好友孙员外的一首诗。诗人在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在高楼望远山高枝思念着好友。诗人提到谢守已随征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表达了友谊和相互思念之情。诗人在寒冷的地方忆起了温暖的交谊,此刻时机紧迫,才能挽救世道。最后,诗人希望宣室可以在夜间的寂静中有所询问,也许可以全然忘却之前的灰尘。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和对时事的关注。通过远山高枝和危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深情厚意。诗人通过谢守和鲁儒的提及,展示了友谊的重要性和相互间的关怀。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救国良才的迫切需求。最后,诗人希望通过宣室的询问,使得那些可能被忘却的问题浮现出来。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谊、时事的关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