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鹿上高台

出自宋代汪莘的《水调歌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ě lù shàng gāo tái,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尧舜去已远,稷契不重来。
周流天上地下,我马亦悠哉。
君向云中独立,知与何人相俟,孔盖逐风回。
长忆目成处,却苦别离催。
被明月,佩宝璐,冠崔嵬。
可怜幼好奇服,年老在尘埃。
天地与吾同性,日月与吾同命,何事有余哀。
故国空乔木,野鹿上高台
()
重来,悠哉,独立,孔盖,逐风,苦别离

《水调歌头》是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尧舜已经远去,稷契也不再回来。
他们周游于天上和地下,而我马儿却悠闲自在。
你站在云中独自立着,不知与谁相会,
孔盖(指古代的一种车)随风回转。
我长久地怀念着成为眼中的地方,却又因别离而感到痛苦。
我佩戴着明亮的月亮和珍宝,戴着高耸的冠冕。
可怜的幼小好奇心,老年被尘埃覆盖。
天地与我同性,日月与我同命,为何还要有余哀?
故国空无高大的树木,野鹿登上高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伟大的君主和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自己对于岁月流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尧舜、稷契被视为古代的圣君和贤臣,他们的离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然而,诗人的马儿却能自由自在地在周围游走,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和恒定。诗人感到孤独,想知道他将与谁相会,孔盖回转的意象则暗示了他的追寻和思索。

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却因别离而感到痛苦。他描述了自己佩戴明亮的月亮和珍宝,并戴着高耸的冠冕,这可以被视为对自己的自豪和自我价值的肯定。然而,他也认识到时间的无情和年老的无奈,幼小的好奇心被尘埃所掩埋。

诗人将自然界与人类并列,认为天地与他有着相同的性质,日月与他有着相同的命运。他对于人生的哀叹表明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最后,他描述了故国缺乏高大的树木,野鹿登上高台的景象,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渴望。

赏析:
《水调歌头》通过对古代传说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故国的眷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将个人的感受与宏大的宇宙相联系,展现了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的孔盖回转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追寻和思索之情,给人一种旋转和追寻的感觉。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时间的感慨也使人产生共鸣,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和时光流逝的深思。

此外,诗人对故国的描写以及对家乡的思念,通过描述故国缺乏高大的树木和野鹿登上高台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宋代的诗词中常见,体现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唯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故国的眷恋。它通过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对比,以及对个人和宇宙的联结,呈现出深沉的诗意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