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弥佳节以词通

出自宋代韩淲的《水调歌头(和石_·寿汤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mí jiā jié yǐ cí t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玉水灵山地,燕寝亦书功。
邦人耆老,诞弥佳节以词通
尔岂知吾恺悌,我乃因君谈笑,祝寿酒杯同。
箫鼓少人会,歌舞为谁容。
观坐客,惊野老,笔如风。
个般酬唱,诏回应上玉华东。
多少家传经济,留与孙谋持守,出处信何穷。
唤起千年调,分付一车公。
()
水灵,山地,燕寝,邦人,耆老,诞弥,佳节,恺悌,谈笑,祝寿,酒杯,箫鼓,歌舞

这首诗词是宋代韩淲创作的《水调歌头(和石_·寿汤守)》。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水灵山地,燕寝亦书功。
邦人耆老,诞弥佳节以词通。
尔岂知吾恺悌,我乃因君谈笑,祝寿酒杯同。
箫鼓少人会,歌舞为谁容。
观坐客,惊野老,笔如风。
个般酬唱,诏回应上玉华东。
多少家传经济,留与孙谋持守,出处信何穷。
唤起千年调,分付一车公。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庆祝寿宴的场景。诗人在玉水灵山地的燕寝之中,与邦人的耆老们相聚,共同用词歌颂祝寿。诗人表示,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受到如此恺悌之情,只是因为与朋友的谈笑而一同举杯祝寿。然而,现场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却显得冷清,似乎没有为谁而准备。观赏的客人们惊讶于这不寻常的局面,诗人的笔触犹如风一般轻快。他描述了一种独特的歌唱方式,诏书传达并得到东方玉华的回应。诗词的最后表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将其留给后代,以便他们能继续保存并传承下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婉转、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庆祝寿宴的场景,展现了音乐、舞蹈和诗词的交织与共鸣。诗人通过环境描写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友情、庆祝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中的玉水灵山地和燕寝,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庄严的场所,与庆祝寿宴的氛围相呼应。耆老们以词为通,以歌颂寿宴,展示了他们对文化传统和美好时刻的珍视。诗人自嘲地表达了自己未曾料到能因与朋友的谈笑而参与祝寿的情景,流露出对友谊和情感的真诚。

然而,诗中描绘的音乐和舞蹈场面却显得冷清。箫鼓声稀少,歌舞无人容纳,这种冷落的局面使观坐的客人们感到惊讶。诗人以风一般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瞬间的景象,展示了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诗词最后提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将家传的经济(指诗词、文学等传统文化)留给后代,让他们继续持守和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的思考。最后一句中的“唤起千年调,分付一车公”表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呼唤起千年的乐调,交托给一位叫做一车公的人来继承和传承。

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庆祝寿宴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对友谊、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的思考。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神秘、庄严和独特的场景,同时引发人们对友情和文化传承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韩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