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泊风餐

出自宋代葛长庚的《瑞鹤仙》,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pō fēng cā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残蟾明远照。
正一番霜讯,四山秋老。
孤村带清晓。
有鸣鞭归骑,乱林啼鸟。
青帘缥缈。
懒行时,持杯自笑。
甚年来、破帽凋裘,惯得淡烟荒草。
多少。
客愁羁思,雨泊风餐,水边云杪。
西窗正好。
疏竹外,粉墙小。
念归期相近,梦魂无奈,不为罗轻寒悄。
怕无人、料理黄花,等闲过了。
()
孤村,清晓

诗词:《瑞鹤仙》
朝代:宋代
作者:葛长庚

残蟾明远照。
正一番霜讯,四山秋老。
孤村带清晓。
有鸣鞭归骑,乱林啼鸟。
青帘缥缈。
懒行时,持杯自笑。
甚年来、破帽凋裘,惯得淡烟荒草。
多少。
客愁羁思,雨泊风餐,水边云杪。
西窗正好。
疏竹外,粉墙小。
念归期相近,梦魂无奈,不为罗轻寒悄。
怕无人、料理黄花,等闲过了。

中文译文:
瑞鹤仙,月亮已经升起。
真是一番清冷的秋霜,四周的山峦已经老去。
孤村透着清晨的曙光。
远处传来马鞭的声音,乱林间响起鸟儿的啼鸣。
青色的窗帘轻飘飘地。
悠闲地行走,手持酒杯自嘲欢笑。
这些年来,破帽破衣,习惯了淡淡的烟草和荒芜的景象。
多少次啊。
客人的忧愁和流连思绪,雨中的艰辛和风中的餐宴,水边的云彩渺茫。
西窗正好。
稀疏的竹林外,墙上有些粉色。
思念归期已经接近,梦魂无奈,不为纷扰轻寒的寂静。
害怕没有人能理解黄花的凄凉,随意地度过时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瑞鹤仙》是宋代诗人葛长庚的作品。整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写意的语言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的前两句"残蟾明远照,正一番霜讯,四山秋老"描绘了月亮升起和秋霜的景象,暗示着秋天的来临和大自然的衰老。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孤村的清晨和远处的马鞭声和鸟儿的啼鸣,展示了乡村宁静和生活的片刻喧嚣。

诗中的"青帘缥缈"、"疏竹外,粉墙小"等描写细节,通过细腻的笔墨勾勒出了静谧、恬静的环境。诗人的行走和持杯自笑,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坦然和对岁月流转的淡然态度。

在诗的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归期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感叹自己的破旧衣帽和对荒凉景象的习以为常,同时表达了对黄花凋谢和岁月流逝的忧虑和恐惧。然而,诗人并不为纷扰和寒冷所动,他在等待着归期的到来,希望梦中的魂灵能够找到安宁和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乡村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然和对生活的坦然态度。诗中融入了对岁月流转和生命虚妄的思考,以及对归期和安宁的期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葛长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读者在欣赏时可以沉浸于诗人创造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其中流淌的情感和思考,领略到生命的真谛和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葛长庚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葛长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