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与知他信否

出自元代仇远的《薄幸》,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yú zhī tā xìn fǒu,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
眼波,横秀,乍睡,脉脉,阑干,恼人,微雨,慳晴

《薄幸》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幸》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
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
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
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
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
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
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
寄与知他信否。

译文:

眼波横秀,
刚从睡梦中醒来,窗帘柔软而疲倦。
眼神深情,依靠窗棂凝望黎明,
一抓乱发如柳枝飘拂。
最让人烦恼,微雨不肯停歇,
红花在地上飞舞,春风突然袭来。
记得曾折过的香绡,
簪上清脆的玉,小约定在清明前后。
昨天的梦飘到了何处,
可能只在,迷醉于春城之中。
对着溪边的桃树,害羞地说话,
海棠树贪婪地困倦,莺声唤醒了忧愁。
劝告花儿不要枯瘦。
看着钗环再次相承诺,
秋千在小院子里一同握手。
写下回文的锦字,
寄给那个人,问他是否收到了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薄幸的情感,描绘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诗的开头,以眼波横秀的形象描绘了女子的美丽。接着,描述了女子刚从睡梦中醒来,窗帘柔软而疲倦。这里通过描写细节,表达了女子的温柔和疲倦。

诗中出现的“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一句,通过意象的运用,描绘了女子依靠窗棂凝望黎明时的深情眼神和乱发如柳枝飘拂的形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微雨和飞红满地的春风,展示了春天的变幻和美丽。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以及与某人的约定。

诗的最后,诗人使用了回文锦字的形式,寄与他人一封信。这表达了诗人对那个人的思念和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它展现了一种微妙而难以言喻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薄幸和对美好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情感的抒发,使整首诗词具有了深厚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可以通过细细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丽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