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卢何处埋龙骨

出自唐代胡曾的《咏史诗·檀溪》,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ì lú hé chǔ mái lóng g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到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
()
绿草,王孙,的卢,龙骨,流水,大堤

《咏史诗·檀溪》是唐代胡曾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绘了一个历史场景,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英雄豪情。

诗歌的中文译文如下:
三月时,襄阳郡草木茂盛,王孙们互相引领来到檀溪。
的卢传承着龙的血脉,埋藏在何处?流水沿着旧堤一直流淌。

这首诗以春季时节的襄阳草木茂盛的景象作为开头。在这个季节里,大家纷纷来到檀溪,其中有一位名为的卢的英雄传承着龙的骨血,他的墓葬位于何处呢?而檀溪的流水一直绕着被修建的大堤。

这首诗的诗意主题是咏史,以唐代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的传说为素材,表达了对历史的敬重和对英雄的追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英雄气概相结合,在场景的交织中体现了历史的长河和英雄的伟大。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胡曾对历史的深情厚意和对英雄的赞美。他选取了一个具有传奇故事的英雄形象,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拜和给予他永恒的赞颂。胡曾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结合,展现了壮美的场景和英雄豪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性的震撼。整首诗抒写的是一片崇高而伟大的氛围,勾勒了历史的辉煌和英雄的荣耀,引人陶醉其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