鬟薄不胜花

出自唐代谢偃的《杂曲歌辞·踏歌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 báo bù shèng huā,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
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袜,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
重叠,歌声

中文译文:
春天的景色在娇嫩的春台上展现,新露水滴在新开的梅花上。春叶茂密地吐出,新花重叠地开放。花影飞过,莺鸟唱歌而来。我倚着窗台观赏飘飞的雪花,感觉它们像舞动的袖子一样回旋。我漫步在芬芳的阁楼,走出花香缭绕的房间。我想环绕着鸳鸯殿,首先经过桃树和李树之间的小径。微风轻轻吹动着挽花,紧接着又放松,欲问今宵的乐事,只需听歌声齐鸣。夜已经很深,星星慢慢沉没,月亮的影子也倾斜了。裙摆轻轻地动作着佩带,发髻薄薄地承受不住花朵的重压。细风吹动着宝袜,轻露水湿润了红纱。我们互相注视着,乐曲还未停止,兰花灯照亮了九华山。

诗意和赏析:
《踏歌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画面,充满了青春和生机。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谢偃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从春景的娇美、春叶花朵的繁茂,到花影和歌声的交织,再到夜晚的星月和身姿动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活力。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使整首诗具有了诗意和美感。这首诗词展示了谢偃对自然景观和人间景物的敏感触动,以及对欢乐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美的热爱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谢偃

谢偃(599-643),汉族,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隶属省辖市鹤壁市)人,仕隋为散从正员外。时李百药工五言诗,谢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谢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