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洲小棹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洞仙歌·苹洲小棹》,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píng zhōu xiǎo zhào,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
岂意钱塘片帆送。
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
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明月秋潮夜来涌。
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想帘底玉钩亲控。
舍旧枕珊瑚更谁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
()
相共,岂意,故人,东瓯,孤屿

《洞仙歌·苹洲小棹》是清代朱彝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
在苹洲的小船上,我与约兜娘相伴。
岂意钱塘片帆送。
不曾想到,钱塘江的片帆送我来到这里。
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
在江上遇到了故人,一路欣赏着美丽的山景,没想到我会经过恶泼灵洞。
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明月秋潮夜来涌。
停泊在东瓯城下,孤零零地漂浮在江中,明月和秋潮在夜晚汹涌而来。
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想帘底玉钩亲控。
此时此刻最令人感伤,我苦苦地怀念着西楼,想象着帘底的玉钩亲近。
舍旧枕珊瑚更谁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
舍弃了过去,忘记了以前的珊瑚枕头,只有我自己知道,有泪水像雨一样洒落,干燥了无尽的忧愁之梦。

这首诗词以苹洲小棹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江上旅行的情景。诗人在船上与约兜娘相伴,欣赏着江上的美景,却意外地经过了恶泼灵洞。他停泊在东瓯城下,孤零零地漂浮在江中,夜晚的明月和秋潮使他感到消沉。他怀念着西楼的美好时光,想象着帘底的玉钩亲近,但现实中他舍弃了过去,泪水洒落,干燥了无尽的忧愁之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展示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意象丰富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腻而悲伤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愁。整首诗词以秋夜江上的景色为背景,以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回忆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