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湿萤流

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水调歌头·此夕酹江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jiàn shī yíng li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此夕酹江月,犹记濯缨秋。
濯缨又去如水,安得主人留。
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
木落下极浦,渔唱发中洲。
芙蓉阙,鸳鸯阁,凤凰楼。
夜深白露纷下,谁见湿萤流
自有此生有客,但恨有鱼无酒,不了一生浮。
重省看潮去,今夕是杭州。
()
安得,主人,登楼,冷飕飕,落下,极浦

《水调歌头·此夕酹江月》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今夜,江月如酒,我仍记得往年秋天洗刷马缨的景象。马缨已如水般流逝,我多希望主人能留下来。往日里登上楼顶长笑,而今日在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木叶飘落到极远的江滨,渔船唱起歌声在中洲上游传来。芙蓉阙、鸳鸯阁、凤凰楼。深夜里,白露纷纷地降下,谁能看到湿润的萤火虫飘动。我这一生中有过客,只可惜没有酒,没有鱼,未能圆满一生的浮华。重游钱塘观潮景,今夜正是杭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杭州夜晚的情景。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留恋着洗刷马缨的秋天和登上楼顶的欢笑。然而,现在他在新亭之中悲伤地流泪,感叹岁月的流转和自己的衰老。他观察到木叶飘落,渔船唱歌,城市中的阙、阁和楼阁,以及夜晚的湿润和白露。他感慨自己的生命中有过客人,但遗憾的是缺少美酒和美食,没有实现一生的浮华。最后,他决定再次去欣赏钱塘江的潮水,而这个夜晚正是他在杭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景物的描写,使诗词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意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江月、木叶、渔唱和白露,营造出夜晚的宁静和湿润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感叹和思考相互呼应。诗人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与痛惜。

诗词中还展现了杭州的地理和文化特色,如芙蓉阙、鸳鸯阁和凤凰楼,展示了诗人对城市的熟悉和眷恋。钱塘江的潮水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不变的自然规律,诗人希望通过重游钱塘观潮,寻找心灵的安慰和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和城市的情感交融,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以其情感的深沉和意境的丰富,给读者带来了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与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