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窗斜日蔼深晖

出自唐代张仲素的《秋思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ì chuāng xié rì ǎi shēn hu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碧窗斜日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
深晖,寒螀,不知,断续,鸿声,征衣,消息,居延

《秋思二首》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碧色的窗户斜照着日光,光芒映照得深邃明亮。
我愁苦地听着秋天寒冷的螀鸟,泪水湿透了我的衣衫。
在梦中,清晰地看见边关的塞外,却不知道何路能通往金微。
秋天的夜晚静谧无云,断断续续听到雁鸿的声音,一直到天明。
我想寄送我的征衣来询问消息,但居延城外军队又迁徙了。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念和对边疆战事的担忧之情。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通过塞外的景象和军队的迁徙,表达了战乱和动荡时期人们的无奈和忧虑。

赏析:
《秋思二首》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的碧窗斜日、寒螀泪湿衣等描写形象生动,展现了秋天的凄凉和寂寞。同时,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关塞和军队的迁徙,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家园安危的担忧之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乱时代的无奈和忧虑。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色和边疆动荡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命运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家园和国家的关切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反思。整体上,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张仲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