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蔌蔌兮皆冬

出自宋代高似孙的《山中雨辞》,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mù sù sù xī jiē dō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木蔌蔌兮皆冬,汛山林兮迎雪。
匠此妙兮磅礴,信天人兮豪杰。
当是时雁分黯淡之云,花弄扶疏之月。
酒涉隽兮少对,诗造微兮自悦。
天山兮谁饥,蔡州兮谁决。
眇斯人兮毋作,雪霏霏兮空洁。
()
山林,磅礴,豪杰,当是,黯淡,扶疏,微兮

《山中雨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高似孙。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木蔌蔌兮皆冬,
汛山林兮迎雪。
匠此妙兮磅礴,
信天人兮豪杰。

当是时雁分黯淡之云,
花弄扶疏之月。
酒涉隽兮少对,
诗造微兮自悦。

天山兮谁饥,
蔡州兮谁决。
眇斯人兮毋作,
雪霏霏兮空洁。

中文译文:
山中雨辞
树木纷纷都已是冬天,
山林迎接着飘雪。
这些景象巧妙而宏伟,
表达了人们对天地的信任和豪情。

那时候,雁鸟分开了黯淡的云,
花儿在繁茂的月色中嬉戏。
少有机会一起饮酒,
写诗的微小创造带来自我满足。

天山上谁会感到饥饿,
蔡州里谁来拆除堤坝。
这个微不足道的人不作为,
雪纷纷扬扬,洁白无瑕。

诗意和赏析:
《山中雨辞》通过描绘山中雪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天地的敬仰之情。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林中的雪景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首节描绘了冬天的山林,树木已经凋零,雪花飘落,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自然景物的巧妙和壮丽,并表达了对天地的信任和崇高情感。

第二节描述了雁鸟离开暗淡的云层,花朵在月光下嬉戏,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诗人表达了自己少有机会与他人共饮,但在创作诗歌时能够自我满足的情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天山的饥饿和蔡州的决堤的疑问,但诗人又表示自己微不足道,不作为,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雪花纷纷扬扬,洁白无瑕,也可理解为对纯洁、无瑕的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天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追求纯洁和崇高的追求。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高似孙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高似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