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司非树

出自宋代刘黻的《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ú tí sī fēi shù,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一探寂灭宗,一透船汞关。
菩提司非树,刀圭诧灵丹。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
儒先著有训,整辔皇路安。
()
托言,深入,刀圭,灵丹,槁形,蜕骨,咄咄,奇事,儒先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是刘黻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一探寂灭宗,一透船汞关。
菩提司非树,刀圭诧灵丹。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
儒先著有训,整辔皇路安。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仙佛之道和世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道法和人世间事物的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使用许多隐晦的象征和比喻描绘了这种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和修辞手法,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下面对每一句进行分析:

-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诗人表达了仙佛之道各自有其修行的途径,而世俗人士也有自己的追求。"深入山"指的是人们追寻真理的过程。
- "一探寂灭宗,一透船汞关。" 这句表达了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意义。"寂灭宗"指的是佛教中关于世界的无常和空灭的教义,而"船汞关"则指的是道教中修炼炼丹的方法和过程。
- "菩提司非树,刀圭诧灵丹。" 这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菩提司非树"意味着菩提并不依赖于特定的树木,而是心灵的觉悟;"刀圭诧灵丹"则指的是通过刀和圭(砂金)来制作灵丹,暗示了修道的困难和艰险。
-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 这句诗意深邃,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物质世界的虚幻。"槁形付尘幻"意味着人的身体最终会化为尘土,是一种幻象;"蜕骨冲飞翰"则指的是脱胎换骨,飞升仙境的意象。
-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 这句表达了修行之道的神秘和困难,需要克服各种困难才能达到目标。
- "儒先著有训,整辔皇路安。" 诗的最后两句表明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于人们修行有指导作用,而整理好马车的缰绳则暗示着皇家道路的安全。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诗人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仙佛之道与世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追求。它展示了对修行道路的探索和困难,以及儒家经典对于人们修行的指导作用。这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展示了刘黻独特的诗词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