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陶溶逐浅深

出自宋代释契适的《观音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xìng táo róng zhú qiǎn s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觉源非有等差心,物性陶溶逐浅深
昏惑道中瞻月角,辨才门里听潮音。
彩云轻罩山辉玉,花雨斜飞地涌金。
终拟龙绡图画看,供承香火老东林。
()
等差,物性,浅深,彩云,飞地,涌金,图画,香火,东林

观音诗

觉源非有等差心,
物性陶溶逐浅深。
昏惑道中瞻月角,
辨才门里听潮音。
彩云轻罩山辉玉,
花雨斜飞地涌金。
终拟龙绡图画看,
供承香火老东林。

诗意:

这首《观音诗》是宋代释契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对观音的崇拜和景物描写,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人首先表达了觉悟的源头并非来自有限的认知,而是源于心灵的平和与超越。他认为人的境界与对物性的认知逐渐深入,能够更好地觉悟。接着,诗人通过观音的形象来表现自己在求道过程中的迷茫与希冀。他眷念月色,希望在昏暗的道路中能够看到月亮的指引。而在辨才门里,他聆听着自然声音中的佛法之音,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随后,诗人用绚丽的词语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彩云轻罩的山峰宛如白玉,花雨斜飞的大地仿佛涌动着黄金。这些景色和美景与佛法相互交融,使得诗人更加向往佛法的智慧和美好。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终将达到艺术上和修行上的高峰,希望能够创作出图画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同时也为佛教作出贡献。他愿意将自己的心灵供献给佛法,如同老东林的香火一样,永远传承下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佛教观音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佛法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用艺术的手法,通过唯美的描写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传达出对灵性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扬。整体篇章流畅优美,文字华丽而富有神秘感,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这首诗词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特点,也展示了诗人对佛道与艺术的融合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