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担已渺茫

出自宋代折彦质的《过太平州拜李端叔遗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í dān yǐ miǎo m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
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
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
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
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
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
齎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
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
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
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
()
弛担,渺茫,患身,先生,肃衣,遗像,宛若,侍坐,妙语

《过太平州拜李端叔遗像》是宋代折彦质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来已数月,弛担已渺茫。
犹喜灾患身,获登先生堂。
肃衣拜遗像,依然双颊光。
宛若侍坐侧,妙语发天藏。
厄穷出天意,人理难度量。
所幸言不朽,与世为文章。
齎此复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见我,问知雏凤凰。
他年起门户,尘滓濯秋阳。
世事几变灭,人生真黄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泪滂。
我行方有程,坟山空相望。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折彦质拜访李端叔的遗像时的情景和感受。诗中表达了对李端叔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首先,诗人表达了自己东来已数月的旅途和担负的渐渐淡忘的心情。然后,他表达了对灾患和困苦的愉悦,因为这些经历使他得以登上李端叔的堂上,向他表示敬意。诗人肃衣拜拜李端叔的遗像时,感受到他的存在仿佛就在身旁,仿佛他的智慧言论从天而降。诗人认为人的命运是无法完全理解和衡量的,而幸运的是伟大的思想可以流传下来,成为世人的财富。诗人怀念李端叔的教诲,表示自己将永远铭记在心。接下来,诗人谈到了一个小郎,向他询问关于凤凰的知识。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对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崛起,洗去世事的尘滓,像凤凰一样焕发生机。然而,诗人在最后表示,世间事物的变化无常,人生如梦幻一般,放眼于这些,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令人感慨万分,不禁流下了悲伤的泪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前行的方向和目标,表示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坟山空空,无人相伴。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端叔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旅途经历和对李端叔的拜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对智慧和价值的追求。整首诗词以自然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感受到其中的哲理和韵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