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称大圣

出自明代道原法师的《遣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òng ní chēng dà shè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龙化不改鳞,士达不改身。
借问当路子,如何弃贱贫。
仲尼称大圣,原壤乃狂人。
光武有天下,严陵实隐沦。
故旧不可忘,何况师友亲。
呜呼千载下,此道如埃尘。
()
不改,不改身,借问,路子,大圣,狂人,天下,隐沦,故旧,不可,呜呼,埃尘

《遣兴》是明代道原法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化不改鳞,士达不改身。
借问当路子,如何弃贱贫。
仲尼称大圣,原壤乃狂人。
光武有天下,严陵实隐沦。
故旧不可忘,何况师友亲。
呜呼千载下,此道如埃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通过比喻和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强调个人的品质和道德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赏析:
诗词开篇以龙和士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主旨。龙化不改鳞,士达不改身,意味着无论龙化为凤还是士达到高位,它们的本质和品质都不会改变。接着,诗人借问当路子,询问如何抛弃贫穷和卑微的境遇。这里提到了仲尼(指孔子),将其称为大圣,但他的出生地却是个偏僻的地方,这暗示了人的价值不仅取决于身世和地位,而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品质和修养。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了光武帝和严陵,光武帝创立了东汉王朝,严陵则是一个隐居山林的文人,两者都是历史上的名人。通过引用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重,并暗示人的命运和境遇都是有变化和转折的。

在结尾部分,诗人强调了对故旧、师友和亲人的珍视和不可忘却。呜呼千载下,此道如埃尘,意味着这种心态和境界已经延绵千载,如同飘扬的尘埃一样普遍存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借用了比喻和典故,通过对人生境遇和价值观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内心的态度。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变化和困境时,应该保持自己的品质和道德,珍视人际关系,并对历史和传统怀有敬畏之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