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乍融不肯冻

出自明代朱长春的《岁事歌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ní zhà róng bù kěn dò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除夜春雷隐地起,小年岁雪纷未已。
黄泥乍融不肯冻,百草作芽青欲死。
草死不愁愁麦黄,冬暖根薄恐易伤。
眼前米市忽腾粜,人间那得陈千仓。
城头鸟鹊无数叫,父老对之愁断肠。
¤
()
隐地,小年,黄泥,不肯,百草,欲死,不愁,冬暖,人间,城头,父老,断肠

诗词:《岁事歌二首》

除夜春雷隐地起,
小年岁雪纷未已。
黄泥乍融不肯冻,
百草作芽青欲死。

草死不愁愁麦黄,
冬暖根薄恐易伤。
眼前米市忽腾粜,
人间那得陈千仓。

城头鸟鹊无数叫,
父老对之愁断肠。

中文译文:

除夜春雷隐地起,
小年岁雪纷未已。
黄土刚开始融化,
百草虽然发芽,但还是青欲死。

草发芽并不担心麦子的黄熟,
冬天暖意使根部变薄,容易受伤。
眼前米市突然供应充足,
人间哪有陈年的储粮仓。

城头上无数鸟鹊叫,
老人们看着感到心如断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朱长春所作,以对岁时变迁的观察和对农民生活的描绘为主题。诗中通过描绘除夜的春雷和小年的积雪,表现了岁月的流转和农民生活的艰辛。

诗的开篇描述了在除夜之夜,春雷隐隐约约地在地底下响起,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然而,小年的岁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冬天似乎还未完全结束。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黄土融化的情景,说明冬天的严寒逐渐减弱。尽管百草已经开始发芽,但它们还是嫩绿欲死,显露出生命的脆弱。

诗的第二部分表达了农民们对于农作物的期盼和担忧。草虽然发芽,但不必担心麦子能否丰收,因为冬天的暖意会使植株的根部变薄,易受伤害。

接着,诗中描述了眼前米市突然供应丰富,使人们不再为粮食短缺而忧虑。然而,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即人间如何能有陈年的储粮仓,暗示着人们对丰收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担心。

最后两句描绘了城头上无数鸟鹊的叫声,老人们对于丰收的担忧和忧虑。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天的凄凉景象和农民生活的描绘,抒发了对于岁月变迁和农民生活的思考和关怀,以及对于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