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锁放观潮

出自宋代苏轼的《送刘寺丞赴余姚》,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cháo kāi suǒ fàng guān chá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中和堂後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见香烟横碧缕。
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
明朝开锁放观潮,豪气正与潮争怒。
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云雾。
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我老人间万事休,君亦洗心从佛祖。
手香新写法界观,眼净不觑登伽女。
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
夜雨,哀怨,不逢,香烟,思归,无计,蟋蟀,空房语,开锁,豪气,争怒

《送刘寺丞赴余姚》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讲述了作者送别刘寺丞前往余姚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和堂後石楠树,
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
但见香烟横碧缕。

译文:
在中和堂后的石楠树旁,
与你共床听夜雨。
玉笙悲怨却无人相逢,
只见香烟缭绕在碧空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余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惜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中和堂后的石楠树,这里象征着友谊长久不变的美好寓意。接着,诗人与刘寺丞共同坐在床上,聆听夜雨的声音,这种亲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的深厚感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个悲怨的情景。玉笙是一种古代乐器,它的悲怨声音在雨夜里回荡,却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法倾诉的苦闷。

最后两句描述了明天早上的景象。明朝开锁放观潮,这里指的是诗人与刘寺丞将一同去观赏潮水。豪气正与潮争怒,表达了诗人对潮水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离别的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