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泥相溅惊

出自宋代苏轼的《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óu ní xiāng jiàn jī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
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
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
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
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
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归田虽贱辱,岂识泥中行。
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
()
滞留,渊明,星火,鼓动,万指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是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自己在担任盐官期间对于农民耕作的冷落和自身的无能为力之感。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居住在汤村,开展盐务,身为河道督役,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却不肯离去,却羡慕长官的荣华富贵。
为何不回归故乡,停留在此感到愧疚如渊明。
盐务事务紧急如星火,谁能体谅农民的艰辛劳作。
黎明时分鼓声震动,万指指罗沟渠。
天降雨助益官员的政务,淋湿了衣服和头巾。
人如鸭子与猪一样,在泥浆中投溅惊慌。
下马站在荒芜的堤坝上,四处眺望只见湖泊。
线路狭窄不容足,还要与牛羊争夺空间。
虽然回到农田是卑贱和侮辱,但又怎能理解在泥泞中行走的艰难。
寄语故乡的朋友,要谨慎不要厌弃简陋的饮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在担任盐官期间对于自己的无能和对农民耕作的冷落之感。他居住在汤村,担任河道督役,但对于履行职责感到无能为力,羡慕长官的荣华富贵。他愧疚地停留在汤村,不愿回归故乡。盐务事务紧急如星火,但没有人能够理解农民的辛劳。他形容黎明时分鼓声震动,指出自己站在沟渠旁观望,看着农民们辛苦劳作。天降雨助益官员的政务,淋湿了他的衣服和头巾,而他和农民一样,在泥泞中行走,感到无比艰难。最后他寄语故乡的朋友,告诫他们不要厌弃简陋的生活。

这首诗以苏轼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通过对盐官职责和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同情和对自身无能为力的懊悔之情。苏轼通过描绘雨中的盐河景象,展示了自己与农民同处困境的形象,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赞美和对朴素生活的珍视。整首诗以深沉的抒情调,将诗人的内心感受生动地展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