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明月岑

出自宋代苏轼的《张安道见示近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ī xiāo míng yuè c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
殷勤永嘉末,复闻正始音。
清谈未足多,感时意殊深。
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风琴。
荒森蜩蚻乱,废沼蛙蝈淫。
遂欲掩两耳,临文但噫喑。
萧然王郎子,来自缑山阴。
(其婿王巩携来。
)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
遗声落淮泗,蛟鼍为悲吟。
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
()
人物,衰谢,微言,殷勤,正始,清谈,意殊,少年,奇志

《张安道见示近诗》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
殷勤永嘉末,复闻正始音。
清谈未足多,感时意殊深。
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风琴。
荒森蜩蚻乱,废沼蛙蝈淫。
遂欲掩两耳,临文但噫喑。
萧然王郎子,来自缑山阴。(其婿王巩携来。)
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
遗声落淮泗,蛟鼍为悲吟。
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的友人张安道在近期的诗文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才华和灵感。苏轼在诗中提到了一些时事和人物,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友人境遇的关切之情。他感叹清谈不再多见,自己的感慨与时代的思潮有所不同。然后,诗中转向了自己的少年志向,表达了对南风琴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中荒废和淫乱的景象的感叹。最后,苏轼提到了王郎子和浮丘伯,暗示他们的才华和声名已逝,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悲鸣。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能保持公正的心态,度过困境,并继续创作出优美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通过描写友人的衰落和自己的情感表达,传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融入了一些时事和历史典故,使得诗意更加丰富和深刻。苏轼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友情和才华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起伏和悲欢离合的思索。

苏轼的诗作常常充满了豪放和自由的气息,他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意象也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使得整首诗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