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士谁当亲

出自宋代苏轼的《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shì shuí dāng q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归従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公堤不改作,姥岭行开新。
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
意本,良田,超然,绝伦

《送襄阳从事李友谅归钱塘》是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苏轼在杭州居住期间与李友谅一同游览西湖的情景,并送别他返回襄阳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居住在杭州已经有五年,
本以为自己是杭州人。
如今故乡已无家可归,
打算在西湖附近安家。
买一块好田地并不难,
但找到一位宁静的士人做邻居却不容易。
髯张(指李友谅)既然超然物外,
老潜(指苏轼)也非同凡响。
李友谅有着冰玉般的仪态,
他的文才和行为都纯朴清雅。
他回去后我将与他一同游玩,
这样一生就足够了。
公堤也不会改变,
姥岭也将开辟新景。
我将随着李友谅去往幽梦之地,
松花将会洒在我的衣巾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和李友谅在杭州的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友谅的赞美。首先,苏轼自称已经在杭州居住了五年,认为自己已经是杭州人,但故乡已经无家可归,打算在西湖附近安家。这表明苏轼对杭州的归属感和留恋之情。

接下来,苏轼提到了买田和找邻居的难题。他认为买好田地并不难,但找到一位宁静的士人做邻居却不容易。这里暗指李友谅,将他描述为一个超然物外的人,与苏轼自己的境遇相似。苏轼赞美友谅的仪态冰玉般,文行清雅纯朴。

最后,苏轼表达了与友谅一起游玩的愿望,并描述了一些景点,如公堤和姥岭,并暗示了自己将随友谅去往幽梦之地,松花将洒在衣巾上,寓意着友谅的离去带给他的思念和回忆。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苏轼与友谅在杭州的情景和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苏轼对友谅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中融入了对离别和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示了苏轼对人情世故的独特洞察和细腻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