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潭转碕岸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移居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í tán zhuǎn qí à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
此邦,无所思,古观,白鹤,千岁,复还兹,江山,福地,古人

《和陶移居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现在我在江边写下了这首诗,
洄潭指的是水流旋转的湖潭,碕岸是指峭壁的岸边。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我现在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百姓,这个国家才能拥有我。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修葺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屋,我心无所牵挂。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古老的庙观已经废弃了很久,白鹤何时才能归来。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我并不是什么丁令(指官职),但我愿意千岁(指千年)后再来此地。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这片江山是福地,古人没有欺骗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主要描绘了苏轼离开官职、迁居江边的心境和情感。苏轼抛弃了官场的荣华富贵,选择了移居江边的田园生活,他将自己比喻为一个普通的百姓,认为只有这样,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得到他的贡献。他修葺了一间无忧无虑的小屋,心思却没有所系,意味着他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他感叹古老的庙观已经废弃了很久,白鹤也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事物消逝的感慨。最后,苏轼表达了他并非追求名利和权势,而是愿意在千年后再来这个地方,意味着他对江山的深厚情感和对永恒价值的追求。整首诗流露出苏轼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心境,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