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岂先知

出自宋代苏轼的《邓忠臣母周氏挽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ōng zǐ qǐ xiān zh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膈。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作诗相楚挽,感恸泪再滴。
()
微生,草木,谢天力,慈颜,春风,不见,桃李,古今,俯仰,公子,先知,战战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是苏轼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微不足道的生命,像草木一样微弱,无法感谢天地的造化之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母亲慈祥的容颜如春风般柔和,然而却无法看到儿子的成就。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从古到今都怀有这样的遗憾,志向高远的人却失去了仰望的机会。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儿子怎会预知未来,因此经常感到悔恨,珍惜时光如金。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膈。
吾君的光辉照耀着世间,母亲却委曲自己的情感,深入到内心的最深处。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哀叹啊,子女的心思,我怎能只爱一个城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家庭的祭拜仪式前后,母亲愉悦地展现笑颜。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哪里能与黄土下的坟墓相比,即便焚烧珍贵的黄金也无法媲美。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如果有道德高尚的人看到这一切,也会将其视为戏剧般的悲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只能以此来弥补母亲曾经的关切,匆匆离世与仙佛相伴。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孤独而劳累地躺在江渚之上,永远望着墓地的隔阂。

作诗相楚挽,感恸泪再滴。
以作诗的方式表达对逝去的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慨万分,再次滴下了悲伤的泪水。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慈祥的形象在诗中得到了生动描绘。苏轼表达了对母亲过早离世的遗憾和对母爱的无尽感激之情。整首诗词以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和悲伤为主题,通过对母爱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