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逃鹦鹉洲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阳行先?用郁孤台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táo yīng wǔ zhōu,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室空惟法喜,心定有天游。
摩诘元无病,须洹不入流。
苦嫌寻直枉,坐待寸田秋。
虽未麒麟阁,已逃鹦鹉洲
酒醒风动竹,梦断月窥楼。
众谓元德秀,自称阳道州。
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
用舍俱无碍,飘然不系舟。
()
天游,无病,须洹,不入流,坐待

《和阳行先用郁孤台韵》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室空惟法喜,心定有天游。
在空室中,只有佛法的喜悦,心灵安定,可以自由游荡于天地之间。

摩诘元无病,须洹不入流。
摩诘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意为观察自己的身体,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作者说自己没有病,但并不被世俗所拘束。

苦嫌寻直枉,坐待寸田秋。
作者感到苦恼,认为自己寻求真理的努力是徒劳的。他坐在家中等待秋天收获寸田的收成,象征着他在等待真理的到来。

虽未麒麟阁,已逃鹦鹉洲。
虽然没有进入麒麟阁(指高官显贵的地方),但他已经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俗务的纠缠。

酒醒风动竹,梦断月窥楼。
酒醒之后,微风吹动着竹子,梦境中的月亮透过窗户洒在楼上。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众谓元德秀,自称阳道州。
众人称赞他的才华和德行,而他自己则谦称自己是阳道州(指一个普通的地方)的人。

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
拔葵是指挖掘葵花的根,鲁指的是鲁国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追求真理和修行的过程中,与普通人不同的境遇。

用舍俱无碍,飘然不系舟。
作者在修行的同时,不与名利和俗务纠缠,心灵自由,超脱于尘世之外。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于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他通过修行和追求真理来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抗拒和渴望自由自在的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诗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