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炯留清辉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ǒng jiǒng liú qīng hu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
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
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
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
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
佳处,不能,无所,同归,相怜,大块

诗词:《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
作者:苏轼(宋代)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
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
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莫作往来相,而生爱见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辉。
悬知冬夜长,不恨晨光迟。
梦中与汝别,作诗记忘遗。

中文译文: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腐肢。
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
你离去不要相怜,我生来本无依。
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不要往来相见,因为会生出爱和悲。
悠悠的山日,明亮的光辉留存。
我知道冬夜很长,但我不恨晨光迟。
在梦中与你分别,写下诗歌以记忆遗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是他送别朋友陶王和张中的作品。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苏轼说自己胸中有佳处,即内心有美好的东西,不受外界的影响。他表示即使遭遇困境,也不会受到外界的瘴气(比喻世俗之气)的侵蚀。他自豪地说,在过去的三年里,他没有做出让自己感到愧疚的事情,现在他和朋友们一起回来了。

接下来,苏轼劝告离去的友人不要为他的离别而感到遗憾,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家庭依靠的人。尽管他们在一起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也会因为各自的选择有所分歧。

苏轼进一步劝告朋友们不要频繁往来相见,因为这样只会增加彼此之间的爱和悲伤。他希望他们在心中保持对彼此的思念,如同山日的光辉一样持久。

最后,苏轼表示他知道冬夜很长,但他并不因为晨光的迟到而感到恼怒。他在梦中与友人分别,但他决心通过作诗来纪念他们的友情,即使时间过去,他也不会忘记与他们之间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他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文字将这些情感传达出来,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才情和情感的丰富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