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歌薤露哀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辞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gē xiè lù ā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同执群方至,因山十月催。
永违天日表,空有肺肝摧。
帐殿流苏卷,铃歌薤露哀
宫中垂晓轫,西去不更回。
()
群方,肺肝,薤露

诗词:《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同执群方至,
因山十月催。
永违天日表,
空有肺肝摧。

帐殿流苏卷,
铃歌薤露哀。
宫中垂晓轫,
西去不更回。

中文译文:
与你们一同执掌国家大政来到此地,
因为岁月如山,时光匆匆催逼。
永远告别了阳光下的朝廷,
徒留下心肝悲痛。

华丽的帐幕和殿宇,幕帘上的流苏垂落,
铃声和哀怨的歌曲如薤露一般悲伤。
宫中的曙光将被垂下的帷幕遮蔽,
西去的路途将不再返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是一首挽辞诗。诗中以仁宗皇帝的口吻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政治权力的无奈。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执政者与群臣一同前来执掌国家大政的场景,但时间匆匆,十月已过,意味着仁宗皇帝在位的时间已经很短暂,离别之期迫在眉睫。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仁宗皇帝与朝廷的永别,他将告别统治下的朝阳和白天,表示自己将再也无法执掌政务,只能空有心肝受到伤害。

接着的两句描绘了宫殿中华丽的帐幕和殿宇,但此刻帷幕上的流苏垂落,铃声和歌曲中充满了悲伤和哀愁,象征着离别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仁宗皇帝西去的决意,他将离开宫廷,再也不会回来。这是对权力的无奈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也是仁宗皇帝对自己执政生涯的一种总结和告别。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政治虚妄的思考,抒发了仁宗皇帝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通过描绘宫廷的华丽与悲伤,诗中融入了对权力的颠沛流离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王安石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