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取干越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yóu qǔ gàn yuè,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
故人,使节,生涯,亦可

诗词:《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

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中文译文:
才华不被当世所重,而我仍有故友的推崇。
使节在春冬更迭中交替,征帆日夜展开。
向南游历取干越之景,向东望得到州的美景。
尽力应对恶劣的风波,生活的经历也令人感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以写江行之景为题材。诗中通过对江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苦闷。

诗的开篇,作者描述自己的才华并未得到当世的重视,然而他仍然有一些故友对他的才华表示认同和推崇。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身才华未被充分利用的无奈和遗憾。

接着,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使节往来于春冬之间的频繁变动,以及征帆日夜展开的景象,表达出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经历的辛苦和忙碌。使节的工作需要不断穿梭往来,而征帆的日夜开展则暗示着作者在政治事务中的辛勤努力。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自己南游取干越之景,东望得到州的美景。这里南游和东望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政治上的努力和期望,并通过对干越和州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后两句“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表达了作者对风波的尽力应对,但也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感到悲哀。整首诗通过对江行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政治舞台上的困惑和不满,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王安石对政治生涯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和美好未来的追求。整首诗意深远,富有哲理,是王安石政治诗的代表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