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未云殊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答陈正叔》,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é shī wèi yún sh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天马志万里,驾盐不如闲。
壮士困局束,不如弃之完。
利行有厄辙,势涉无恬澜。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欢。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宽。
超然子有意,为我歌考盘。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盘桓。
得失未云殊,聊各趋所安。
()
不如,壮士,困局,促促

诗词:《答陈正叔》
作者:王安石(宋代)

天马志万里,驾盐不如闲。
壮士困局束,不如弃之完。
利行有厄辙,势涉无恬澜。
明明千年羞,促促一日欢。
孰肯避此世,引身取平宽。
超然子有意,为我歌考盘。
予方慕孔氏,委吏久盘桓。
得失未云殊,聊各趋所安。

中文译文:
回答陈正叔

天马志向千里,驾驭盐车不如悠闲。
壮士被困局所束缚,不如彻底舍弃它。
利益之行有险阻,势力途中无平静。
明明是千年来的羞耻,却匆匆欢乐一日。
有谁肯避开这个世界,追求自我平和宽广。
超然自处的人有自己的意愿,为我歌颂考盘。
我一直仰慕孔子的思想,却长期身居官场纷争。
得与失并没有明显区别,只能顺应各自追求的安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答陈正叔》。通过这首诗,王安石表达了对世俗纷争和功利追求的厌倦,倡导超脱世俗的心态和追求内心平和宽广的境界。

诗中,王安石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他将天马志向千里与驾驭盐车的平凡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追求。他认为壮士被困局束缚,不如彻底放弃,意味着放下功名利禄,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诗中还提到了利行有厄辙、势涉无恬澜,形容了追求功利的道路充满险阻和波折。明明千年来的羞耻只能匆匆欢乐一日,表示人们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宽广。

最后,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超然世俗的向往,希望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宽广。他称超然自处的人有自己的意愿,为我歌颂考盘,表达了自己对超越功利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功利追求的批判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王安石的思想情怀和对人生境界的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