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何物堪酬对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答张奉议》,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ī liang hé wù kān chóu duì,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
结蟠茅竹才方丈,穿筑沟园未过旬。
我久欲忘言语道,君今来见句文身。
思量何物堪酬对,棒喝如今总不亲。
()
方丈,言语,文身,思量,棒喝

诗词:《答张奉议》

五马渡江开国处,
一牛吼地作庵人。
结蟠茅竹才方丈,
穿筑沟园未过旬。
我久欲忘言语道,
君今来见句文身。
思量何物堪酬对,
棒喝如今总不亲。

中文译文:
五匹马渡过江河,开辟国家的地方,
一头牛怒吼着守卫着庵堂的人。
用编结的茅草和竹子搭建的房子刚刚有了规模,
挖掘的沟渠和种植的园地还不到十天。
我早就想忘记言语和世俗的道理,
你现在来看诗句印在我的身上。
思考着该用什么样的回答来报答,
如今却感觉不再亲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是他回答张奉议的一首诗。整首诗以一种叙事的形式,描绘了一幅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琐之事的厌倦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了五匹马渡江开国的场景,象征着国家的兴旺和繁荣。接着,一头牛怒吼守卫庵堂的人,这里的庵堂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寄托,牛的怒吼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抗拒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方丈,以及挖掘的沟渠和种植的园地,这些都是诗人创作和追求艺术的象征。诗人表示,这些努力和付出还不到十天的时间,暗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短暂历程。接着,诗人说自己早就想忘记世俗的言语和道理,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功利主义和琐碎之事的厌倦,他渴望追求纯粹的艺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张奉议的回应。诗人思考着如何回答张奉议的问题,却感到难以找到合适的回应。最后一句中的“棒喝如今总不亲”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张奉议的评价,并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自我表达,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事的厌倦和对纯粹艺术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粹的文学艺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