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心羞媚灶

出自宋代秦观的《赠苏子瞻》,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í xīn xiū mèi zà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後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
叹息,声名,衣冠,盛事,兄弟,感慨

诗词:《赠苏子瞻》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中文译文:
悲叹苏子瞻,他的声名绝世先驱。
他的衣冠传承伟业,他的兄弟中也有许多贤才。
我感叹自己的诗作有三百篇,漂泊流离的路上行走了八千里。
我真诚的心不屈于权贵之门,我忠诚的力量渴望扭转乾坤。

我被囚禁并非有罪,江湖中只有我自己可怜。
饥寒常常同时降临,疾病更是年复一年。
明主并未终止庇护,只是将我调往西州。
我奏言深藏苦衷,感动地流下内人的泪水。

前朝的高官必须宣扬皇室的声威,不像熊猫起舞在渭川。
君臣相遇相互欢喜,愿意上表陈述我的心声。

诗意和赏析:
《赠苏子瞻》是宋代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苏子瞻的崇敬和惋惜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的心境和遭遇。

诗人称赞苏子瞻的声名卓著,将其视为绝世先驱,同时指出自己的兄弟中也有许多贤才。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才华和成就的赞美。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创作了许多诗作,却在漂泊流离的路上行走了很长的距离。他坦然直言自己的才华不受权贵之门的媚俗所动摇,而忠诚的力量渴望改变世态。

诗人描述了自己被囚禁的遭遇,但他强调自己并非有罪,只是在江湖中深感孤独。他承受了饥寒的困苦,并且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明主不会终止对他的庇护,只是将他调往了西州。

诗人提到自己曾向明主表达深藏的苦衷,感动地流下了内人的泪水。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对明主的期望。

最后,诗人称赞前朝的高官必须宣扬皇室的声威,与熊猫起舞的景象进行对比。他认为君臣相遇时彼此欢喜,愿意上表陈述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词通过对苏子瞻的赞美和对自己遭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坚强和不屈的精神。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对才华和忠诚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明主的期望和希望得到认同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环境的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秦观对苏子瞻的敬仰和自身遭遇的反思,以及对明主的期望和向往。通过诗人的表达,读者可以体味到他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社会的风云变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