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父昔在朝

出自宋代陆游的《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fù xī zài cháo,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大父昔在朝,腾上唯恐早。
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
议论主中和,人才进耆老。
至今下马坟,不生刺人草。
()
父昔,唯恐,淡然,议论,中和,人才,耆老,下马,人草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父昔在朝,腾上唯恐早。
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
议论主中和,人才进耆老。
至今下马坟,不生刺人草。

诗意:
这首诗词是陆游写给陈鲁山的回信。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陈鲁山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大父昔在朝,腾上唯恐早。”表达了陆游对陈鲁山的敬仰之情。陈鲁山是陆游的长辈,曾在朝廷中任职,而陆游则是在他之后才进入仕途。陆游以“大父”称呼陈鲁山,显示了对他的尊重和敬意。

接下来的两句“淡然清班中,灰寒而木槁。”描绘了陆游自己的境遇。他在官场中淡泊名利,不事攀附,因此感到自己的生活如同枯木一般冷寂。这也可以理解为陆游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如同草木一样,终将枯萎。

接下来的两句“议论主中和,人才进耆老。”表达了陆游对陈鲁山的赞美。陈鲁山在朝廷中主持公正,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誉。而陆游则认为,人才应该在年老之时更加有所作为,不应该因为年龄而被边缘化。

最后两句“至今下马坟,不生刺人草。”表达了陆游对自己和陈鲁山的思念之情。陆游说自己已经下马归隐,不再涉足官场,而陈鲁山则已经去世。他们的墓地上没有长出刺人的草,这是一种寓意,表示他们的墓地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陆游对陈鲁山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通过描绘自己的境遇和对陈鲁山的赞美,陆游表达了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