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万物遂

出自宋代陆游的《春日对花有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g chūn wàn wù su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夭夭枝头花,郁郁地上草;方春万物遂,我乃独衰槁。
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又非爱名宦,壮岁迹已扫,如何过八十,尚复未闻道?伛行阡陌间,齿摇而发缟。
名山可巢居,决去恨不早。
宴坐精思床,犹能养梨枣。
()
夭夭,枝头,郁郁,万物,方药,名宦,未闻,阡陌,名山,巢居,梨枣

《春日对花有感》

夭夭枝头花,郁郁地上草;
方春万物遂,我乃独衰槁。
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
又非爱名宦,壮岁迹已扫,
如何过八十,尚复未闻道?
伛行阡陌间,齿摇而发缟。
名山可巢居,决去恨不早。
宴坐精思床,犹能养梨枣。

中文译文:
娇嫩的花朵盛开在枝头,郁郁葱葱的草生长在地上;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而我却孤独而衰老。
年轻时喜欢研究药物,晚年则学习黄老之道,
并不追求名利,壮年的事迹已经消逝,
如何度过八十岁,我仍未听闻真正的道理?
弯曲着身子在街巷间行走,牙齿摇动,头发已经发白。
名山可以作为居所,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早早离去。
坐在宴会上,思绪万千,仍能享受梨子和枣子的滋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陆游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春日的花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衰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的花草景象生动而美丽,展现了春天的繁荣和万物复苏的景象。然而,与春天的盛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者自身的衰老和孤独。他回顾了自己年轻时对药物的兴趣和晚年学习黄老之道的经历,强调了自己并不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衰老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感叹自己已经过了壮年,却仍未领悟到真正的道理。他形容自己行走时身体的不便和年老的迹象,同时表达了对名山居住的向往,但又感叹时光已逝,未能早早离去。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宴会上思考人生的深沉,即使年老体弱,仍能保持精神的活跃和思考的能力。他用养梨枣来比喻保持内心的滋养和思绪的丰富。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日花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身衰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真理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