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十分无漏逗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uò yào shí fēn wú lòu dò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也知水碓妙通神,长听春声不见人。
若要十分无漏逗,莫将戽斗镇随身。
()
水碓,通神,不见,随身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也知水碓妙通神,
长听春声不见人。
若要十分无漏逗,
莫将戽斗镇随身。

诗词的诗意是,诗人明白水碓的神奇之处,长时间聆听春天的声音却不见人影。如果想要完全享受这份宁静,就不要带着繁杂的琐事和纷扰的思绪。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水碓和春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水碓是一种古代的水力机械,诗人将其形容为神奇,显示了他对自然界的赞美。而长时间聆听春天的声音却不见人的描写,强调了宁静和孤独的氛围,诗人希望通过远离喧嚣和纷扰,享受宁静的生活。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其次,诗人通过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繁忙和喧嚣世界的厌倦,希望能够远离纷扰,享受宁静的心灵。最后,诗词中的水碓和春声等意象,使整首诗词具有一种宁静、神秘和超脱尘世的氛围,给人以思考和沉思的空间。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的追求,给人以一种宁静、神秘和超脱尘世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