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箫声隔粉墙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鹧鸪天·长恨箫声隔粉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hèn xiāo shēng gé fěn qiá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长恨箫声隔粉墙
争教移住五云乡。
一溪春水关何事,流水桃花赚阮郎。
风搅梦,月侵床。
情缘消得海生桑。
鸳鸯不锁黄金殿,雌蝶雄蜂枉断
()
长恨,箫声,粉墙,争教,风搅梦,情缘,鸳鸯,黄金,雄蜂

《鹧鸪天·长恨箫声隔粉墙》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恨箫声隔粉墙,
争教移住五云乡。
一溪春水关何事,
流水桃花赚阮郎。
风搅梦,月侵床,
情缘消得海生桑。
鸳鸯不锁黄金殿,
雌蝶雄蜂枉断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段离别的情景。箫声从粉墙那边传来,长恨之情无法抵达。诗人希望能够迁居到五云乡,与心爱的人团聚。然而,溪水中的春水却无法解释其中的难舍之情,流水中的桃花吸引着阮郎的目光。风吹乱了梦境,月光侵入寝榻,情缘消逝得像海上的桑树。鸳鸯并没有被锁在黄金殿中,雌蝶和雄蜂的相爱却无法圆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通过对箫声、春水、桃花等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的风和月光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最后两句以鸳鸯、雌蝶和雄蜂的形象,表达了爱情的不尽如人意和无法圆满的遗憾。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