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金帛悦姬姜

出自宋代邵雍的《观隋朝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í shā jīn bó yuè jī ji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
蚁蝼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
征辽意思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
()
人民,土地,泥沙,金帛,意思,荒服,情怀,扫地,天下

《观隋朝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始谋当日已非臧,
又更相承或自戕。
蚁蝼人民贪土地,
泥沙金帛悦姬姜。
征辽意思縻荒服,
泛汴情怀厌未央。
三十六年都扫地,
不然天下未归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隋朝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唐朝的期盼和向往。诗中通过暗喻和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以及对前朝盛衰兴亡的思考。

赏析:
首句"始谋当日已非臧",暗指隋朝的创立初衷已经失去,不再像当初那样高尚。"又更相承或自戕",意味着隋朝的统治者们互相倾轧,甚至自相残杀,使国家陷入动荡和衰败。

"蚁蝼人民贪土地"一句,以蚁蝼来比喻普通百姓,暗示人们贪图土地的私欲,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纷争。

"泥沙金帛悦姬姜"这句描述了统治者们沉迷于奢侈享乐,对珍宝财富的追求,而忽略了国家的发展和民生问题。

"征辽意思縻荒服"表达了对北方战乱的忧虑,希望通过对辽的征服来稳定北方边疆。

"泛汴情怀厌未央"暗指对汴京(即今天的开封)的失望和不满,对于未来的情怀感到厌倦。汴京是隋末唐初的首都,然而这里的繁华并没有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归属感。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这句表达了对唐朝的向往。邵雍认为,只有唐朝能够重新统一天下,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整首诗以对比和隐喻为手法,通过对隋朝时代的社会弊端进行揭露,表达了对唐朝的向往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邵雍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历史发展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