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已尽破

出自宋代邵雍的《过比干墓》,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g cùn yǐ jǐn pò,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精诚皦於日,发出为忠辞。
方寸已尽破,独夫犹不知。
高坟临大道,老木无柔枝。
千古存遗像,翻为诌子嗤。
()
精诚,皦於,发出,方寸,独夫,不知,大道,老木,柔枝,千古,遗像

《过比干墓》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精诚皎于日,
发出为忠辞。
方寸已尽破,
独夫犹不知。
高坟临大道,
老木无柔枝。
千古存遗像,
翻为诌子嗤。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比干忠诚精神的赞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比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忠臣,他以忠诚而闻名,但被独尊权势的君主所误解和冤杀。诗中通过比干的墓地,表达了作者对比干忠心耿耿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

赏析:
1. 第一句“精诚皎于日”,精诚的意志和品德如同明亮的阳光一样,照耀在人们的眼前。这句话表达了比干忠诚坚贞的品质。

2. 第二句“发出为忠辞”,比干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之词而付出了生命。这句话揭示了比干为忠诚奉献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3. 第三句“方寸已尽破”,方寸意指心灵和内心深处。这句诗描述了比干心灵的破碎和精神的沉重,他的忠诚已经到了极致。

4. 第四句“独夫犹不知”,独夫指的是君主,犹不知表示君主对比干忠诚的不了解和误解。这句话揭示了比干被君主误解并遭受冤屈的不幸遭遇。

5. 第五句“高坟临大道,老木无柔枝”,比干的墓地高耸在大道旁边,墓碑上的木头已经老朽,没有新的嫩枝。这句表达了比干的墓地荒废,没有人来祭奠和追思,显示了社会对忠臣的冷漠和遗忘。

6. 最后两句“千古存遗像,翻为诌子嗤”,表达了对比干形象的怀念和对后人对他的诋毁的不满。诗人认为比干的形象应该被永远铭记,但现实中却有人对他进行歪曲和诽谤。

综上所述,邵雍的《过比干墓》通过对比干忠诚精神的赞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忠臣遭受不公和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这首诗词通过比干的墓地和形象,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氛围,引发人们对忠诚、正义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