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见鬼未为怪

出自宋代邵雍的《观七国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chén jiàn guǐ wèi wèi guà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
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
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
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
末路,纵横,仁义,不听,见鬼,白日,杀人,加以,三寸,扼喉

诗词:《观七国吟》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当其末路尚纵横,
仁义之言固不听。
肯谓破齐存即墨,
能胜坑赵尽长平。

清晨见鬼未为怪,
白日杀人奚足惊。
加以苏张掉三寸,
扼喉其势不俱生。

中文译文:
当七国争霸走向末路时,
仁义之言已不再被听从。
谁会认为破灭齐国而保留即墨,
能够战胜陷害赵国的长平之战。

清晨时见到鬼魂并不感到奇怪,
白天屠戮人命又有何足惊讶。
再加上苏轼和张载失势,
扼住喉咙的势力也难以同时产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七国争霸时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乱世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提到了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痛惜和对道德价值观的忧虑。

首先,作者指出了在末路之时,人们不再重视仁义之言,背离了传统的道德准则。这可能暗指当时七国争霸的政治氛围,各国为了权力地位而不择手段,忽视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其次,作者提到了破灭齐国却保留即墨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有些国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选择了利用、保留一些城市或地区,而不顾及整个国家的命运。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清晨见鬼和白日杀人。这两句描述了乱世中的荒诞和残忍,以及人们对这些事情的麻木和习以为常。作者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人性堕落和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最后,作者提到了苏轼和张载,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他们因为言论和观点的不合时宜,失去了权势和声望。这也暗示了当时政治斗争中对于言论自由和理性思考的限制,以及对于异见者的打压和排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七国争霸时期为背景,通过对乱世中的人性和道德现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于权力斗争、道德沦丧和言论自由的批评。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