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未必便无忧

出自宋代邵雍的《观四晋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g píng wèi bì biàn wú yō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承平未必便无忧,安若忘危非善谋。
题品人材凭雅诮,雌黄时事用风流。
有刀难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
祸在夕阳亭一句,上东门啸浪悠悠。
()
无忧,善谋,雌黄,时事,风流,悠悠

《观四晋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承平未必就没有忧虑,
安逸如忘危险并非明智之计。
以雅辞挖苦才能,品评人才,
用风流的笔调写时事。
有刀无法剖开公闾的腹腔,
没有树可供在元海头筑巢。
祸患就在夕阳亭的一句话,
在上东门悠然吟唱,波浪滚滚。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世的观察和思考。邵雍认为,时世的安定并不意味着没有忧虑和危险,过于安逸可能导致对危险的忽视。他以雅致的辞章批评和评价人才,用风流的笔调写时事。诗中提到了剖开公闾腹腔的比喻,意味着揭示社会的腐败和内部问题困难重重。而元海头则象征着没有栖身之地,没有安全的港湾。最后,诗中提到的夕阳亭和上东门,暗示着祸患和风波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时世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承平并不意味着没有危机和困难,过于安逸可能导致对问题的忽视。邵雍以雅致的辞章批评和评价人才,揭示了时事的真相。他使用了雌黄和风流的描写方式,突出了对社会的讽刺和批评。诗中的比喻和象征也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意味。整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警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困境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担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