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复含日光

出自南北朝沈约的《咏桃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àng fù hán rì guā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风来吹叶动。
风动畏花伤。
红英已照灼。
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
游女夜缝裳。
讵诚当春泪。
能断思人肠。
()
照灼,况复,日光

《咏桃诗》是南北朝时期沈约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来吹叶动。
风动畏花伤。
红英已照灼。
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
游女夜缝裳。
讵诚当春泪。
能断思人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主题是桃花。诗人通过描写风吹动树叶、桃花含苞待放的情景,表达了桃花在春风中的娇媚和脆弱。桃花红艳欲滴,映照出明媚的阳光。在这美好的春光中,歌童在暗中调弄乐曲,游女在夜晚缝制衣裳。然而,诗人也隐含了一丝伤感和思念之情,暗示着桃花的美丽和短暂,以及人们的离别和思念之苦。

赏析:
《咏桃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含的情感,展现了春天和桃花的美好。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风吹动树叶的景象与桃花的娇媚相结合,表达了桃花在春风中的脆弱和容易受伤的特性。桃花红英已经照亮了四周,更加美丽耀眼。诗中的歌童和游女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使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彩。然而,诗人在描绘美好的同时,也以一种暗示的方式表达了离别和思念之情。诗中的“讵诚当春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以及桃花美丽而短暂的寓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桃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离别、思念的痛苦表达。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