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门前鸟雀多

出自宋代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guài mén qián niǎo què duō,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留十步南墙竹,莫怪门前鸟雀多
陋巷何妨似颜子,势家应未夺萧何。
诗书懒惰何曾读,气息调匀不用呵。
多病从来少宾客,杜门今复几人过。
()
鸟雀,陋巷,诗书,懒惰,气息,调匀,不用,宾客

《初葺遗老斋二首》是宋代文人苏辙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时展现了他的淡泊、清贫的生活态度。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为留十步南墙竹,
莫怪门前鸟雀多。
陋巷何妨似颜子,
势家应未夺萧何。
诗书懒惰何曾读,
气息调匀不用呵。
多病从来少宾客,
杜门今复几人过。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诗人居住的地方,他在初葺遗老斋时选择保留了南墙上的竹子,这里的鸟雀纷至沓来,因此他对门前鸟雀的多寡并不感到奇怪。

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陋巷,但他并不介意这种环境,认为与古代名士颜子的境遇相似,因为颜子也生活在寒微的环境中,但仍能保持自己的志向和风采。他坚信自己虽然来自平凡的家庭,却未被富贵所剥夺,这种势力无法夺走他的志向,就像当年的萧何一样。

诗人承认自己在诗书方面比较懒散,没有用心去学习,但他认为这并不重要。他的呼吸自然平和,不需要刻意调整。他一直以来病痛缠身,几乎没有宾客光顾,如今他再次关闭大门,几乎没有人来访问。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淡泊名利、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他不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是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他以颜子和萧何为榜样,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时依然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淡然从容的生活情调,展示了诗人的独立精神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