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乘浮自在游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山村五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xǔ chéng fú zì zài y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
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浮自在游
()
贫贱,终身,山林,难处

《次韵子瞻山村五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贫贱终身未要羞,
山林难处便堪愁。
近来南海波尤恶,
未许乘浮自在游。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对贫穷和困境的态度。苏辙表示,贫穷并不足以让他感到羞耻,他不为贫贱所辱。然而,当他置身于山林之中,他会感到忧愁。最近,南海的波浪变得异常汹涌,使得他无法自由地畅游其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方式展现了苏辙对人生境遇的态度。首句“贫贱终身未要羞”表达了苏辙不以贫穷为耻的坚定态度,他认为贫穷不应成为一个人自尊心的侵蚀因素。这句话也体现了苏辙崇尚精神追求的价值观。

第二句“山林难处便堪愁”则展示了苏辙在山林之中的内心感受。山林被描述为一个让人感到忧愁的地方,可能是因为山林的幽静孤寂与他内心的孤独和困惑相呼应。这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也体现了苏辙深邃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

接下来的两句“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浮自在游”则揭示了苏辙的无奈和困境。南海的波浪汹涌,使得他无法自由畅游其中,这可以被理解为他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一种束缚和限制。这种无法自由舒展身心的感受可能进一步加深了他在山林中的忧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苏辙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对贫穷的态度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都展现了苏辙对人生价值和情感体验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