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忆渔舟泊故溪

出自宋代苏辙的《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三方沼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èng yì yú zhōu pō gù x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正忆渔舟泊故溪
()
秋雨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三方沼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池上茅檐覆水低,
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
正忆渔舟泊故溪。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毛君州宅中的方沼亭景致。茅檐倒映在水中,水面较低,早晨秋雨过后,依然可见美丽的彩虹。败落的荷花与折断的芦苇,飞鸿降落在水面上。诗人在这个场景中,回忆起曾经停泊在故溪的渔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方沼亭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交融。茅檐覆水低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使人感受到宅院中的宁谧氛围。早晨的秋雨过后,诗人发现仍然有彩虹出现,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景象,彩虹的出现也象征着美好的希望。败荷折苇与飞鸿下落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中的变幻和生命的流转,呈现出一种凄美之感。最后,诗人通过回忆渔舟泊故溪,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离愁别绪。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过去的回忆,苏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和淡雅的意境,展现了苏辙才情独特的一面,同时也让读者在细腻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