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佗日要追寻

出自宋代苏辙的《送施历城辩归常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iān zhōu tuó rì yào zhuī xú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河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骎骎。
()
高人,不受,尘土,物理,相复,官事,敛散,鞭挞,逋负徒,哀矜,归去,安能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人不受尘土侵,
三年浙江藏河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
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
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
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
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
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
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
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
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
半年岁月行骎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施历城辩行将离开常州返回浙江的思念和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施历城辩是一位高尚的人,不受世俗的纷扰所侵扰,他在浙江躲藏了三年,体验了久闲的生活,然而现在他要回到历城担任官职,官务繁忙如森林一样密集。诗中描述了他受到鞭挞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哀矜之情。诗人感叹自己与施历城辩的交情虽然深厚,但却未能与他共饮一杯酒,因此他对施历城辩百亩田地归去的安定生活表示怀念和羡慕。虽然施历城辩潜逃出来后可能会受到知识分子的责难,但诗人还是相信善良的人们会理解他的苦衷。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施历城辩的期待,希望他能按时返回常州,而不因诱人的金钱而被留下。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吴越山川的热爱,希望能和施历城辩一同乘舟追寻美景。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乡山川的热爱之情。

赏析: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施历城辩的境遇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友情、对宁静生活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深深的感触。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友情和人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人情世故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