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意未易言

出自宋代苏辙的《张嘉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yì wèi yì yá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此张所言,其余都不可晓。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巩笑我昏。
()
道人,放言,铁券,尚存,不可,究悉,知彼,根源

《张嘉祐》是一首苏辙的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 Daoist? Speaking freely during moments of madness.
这里的“道人”指的是道教修炼者,苏辙通过这句话表达了道士们在疯狂的时刻会放言不拘,不受拘束,有一种超出常规的自由。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The precious pagoda built in the past, its iron vouchers still exist.
这句诗描绘了过去建造的宝塔,虽然历经时光,但它的铁质凭证(指铁券)仍然保存着,象征着事物的持久和不朽。

〈此张所言,其余都不可晓。〉
(What Zhang said here, the rest is incomprehensible.)
这句话是苏辙在诗中插入的一句注解,表示除了前面提到的张嘉祐的话可理解外,其余内容都无法理解。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The vast waves are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who knows their source?
这句诗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起源和本质的追求,暗示了人们对于宇宙奥秘的无尽探索和困惑。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The humble thatched hut, bending and stretching like boxing and shoulder movements.
这句诗描述了苏辙自己居住的简陋草庵,以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于修行者姿态的描绘,强调了修行者心无旁骛、专注于内心修炼。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Begging when there is no food, shutting the door after being full.
这句诗表达了苏辙清贫的生活状态,他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必须四处行乞以维持生计。但当他得到满足时,他又会回到自己的草庵,闭门修炼。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For twenty years, neither cold nor warm.
苏辙在这里表达了他二十年来坚持修行的决心和毅力,无论面对严寒还是酷暑,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修行方式和信念。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Alas, how can it be in vain? This intention is difficult to express.
这句诗表达了苏辙对于修行意义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修行之路并非徒劳无功,但对于修行经验的理解和表达却是非常困难的。

偶来一笑喜,但巩笑我昏。
Occasionally I smile with joy, but others laugh at my foolishness.
这句诗反映了苏辙修行者的境遇,他在修行中体验到喜悦和快乐,但外界的人们却嘲笑他的痴迷和愚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苏辙作为道士的修行生活和内心感受。诗中融入了对于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思考,表达了对于修行道路的坚持的决心和对于外界对修行者的误解和嘲笑的回应。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于修行道路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呈现了他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